2.重庆:新民报的小文书
老天不负有心人,他又一次推开了幸运的大门,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二个贵人,新民报 的老闆和创始人陈铭德先生。
新民报的创始人陈铭德, 邓季星 夫妇是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两位受过西方教育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崇尚西方的民主和言论自由的理念, 要把他们的报纸办成中国的报业托拉斯。他们礼遇贤士,广揽人才,新民报从1930 年一个重庆的地方小报到1949年成爲已在重庆,南京,北京,上海, 香港 等地有着五个分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非党派的三大民营报纸之一(大公报,文汇报, 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和共产党的新华日报 不算在内)。
父亲很爱看新民报,有一次他看到新民报 招 收文书的 广告, 就去应试,这一次又是得益于他那手漂亮的赵楷 和他在民生公司的工作经 騐, 陈铭德 看这个年轻人字写得好, 人又机霊 可靠,就让他当了文书。
这文书 的职责就是帮老板管理文件,起草书信。父亲 把老板 的文件整理得有条有理,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起草书信, 往往是陈先生口述,父亲代笔,父亲的字好,文章也好,这一代笔,这封信就是 锦上添花了,深得陈先生的赏识。
报社是个小社会,这文书 的 位置虽不高,但他有机会接触很多最前沿,最新鲜的事情。在这裡,他开阔了眼界, 认识了不少作家, 文化界人士, 政 界人士和学者名流。 他 深感自己知识不足,也不甘心 一辈子做一个小文书,他的梦想 是要当大记者,他要把他的文字也变 成白纸铅字,让世人阅读。但是他和他的梦想之间还有一道鸿沟: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而当记者 都要大学学历。
他开始打听上大学的事情,三十年代的中国的大学 很希罕,学费也很贵,除了学业好,还要有钱,这都是迖官贵人的公子小姐们的事情,而这个没有钱也没有任何背景的小文书也想上大学,他该怎麽办呢?
1940 年重庆是 抗战时期的陪都 和大后方,重庆 大学作爲 国立大学,有着完 整的校舍和高质量的师资,抗战期间重庆 大学 延揽了许多从东北,北平,南京 上海等沦陷区 撤退到后方的学者名流,例如,北大教授马寅初被聘为重庆 大学 商学院院长。国立大学学费相对私立大学又便宜不少。重庆 大学 在当时成爲许多年轻学子的梦想。 父亲想,要上就上名牌,重庆 大学 成了他的理想目标,他把自己的 学历和经历写了一封长信递上去,校方看他这封信的文字和 文章水平,认为他虽然数理基础稍逊, 但人文水平 远高于 一般高中生,同意接受他为插班 生。
他把自己想要上学的事 和陈説 了,陈 看这个年轻人挺要上进,又忠心耿耿,就有意 培养他,要做大事当然要有一帮有材能又信得过的帮手。陈 答应 借 给他学费,并给他一个新民报驻沙坪垻通讯员的 头衘,让他经常给报设提供一 些大学校园的通讯,算作半工半读,条件是毕业后囘新民报工作。就这样1940 年他成了重庆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係二年级的插班生。在这裡,父亲遇到了我的母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